本科生教育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网站首页   ⁄   本科生教育   ⁄   教学大纲   ⁄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   正文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大纲
作者:毛丽华 解伏菊 来源:资源与环境学院 发布时间:2016-05-19浏览量: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大纲

Regional Analysis and Planning

课程编码:21A54058 学分:2.0 课程类别:专业任选课

计划学时:32 其中讲课:32 实验或实践:0 上机:0

适用专业:地理科学(师范)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推荐教材:崔功豪,魏清泉,刘科伟,《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参考书目:吴殿廷,《区域分析与规划》,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

吴殿廷,《区域分析与规划高级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张 沛,《区域规划概论》,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年。

彭震伟,《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同济大学出版社,1998年。

杜宁睿,《区域研究与规划》,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

方创琳,《区域发展规划概论》,科学出版社,2000年。

课程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在学习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学等专业基础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地向学生介绍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今后学习有关专项规划等方面的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使学生通过人文地理综合实习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为今后从事人口、资源、环境、土地利用规划等方面的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的基本要求

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区域研究与区域规划的基本理论依据及其研究进展。

2、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区域分析与规划的基本步骤与研究方法,并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具体的区域发展问题,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与应用能力。

各章节授课内容、教学方法及学时分配建议(含课内实验)

第一章 绪论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区域的概念、基本属性、类型、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规划、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区域规划、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区域的概念和区域划分

第二节 区域发展、区域研究与区域科学

第三节 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作用及其评价方法、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及评价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自然资源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自然环境与区域发展

第三节 区域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章 区域发展的经济社会背景分析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人口和劳动力条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理解适度人口的内涵。掌握政策和制度创新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人口和劳动力条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区域经济与文化背景分析(自学)

第二节 区域人口与劳动力分析

第三节 政策与制度(自学)

第四章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分析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以及技术进步的表示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技术条件对区域发展的作用、技术进步的表示方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技术条件与区域发展

第二节 区域发展的技术支持

第五章 区域发展的整体评价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的意义和主要评价方法。掌握区域竞争力评价的方法及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的主要理论。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方法、区域竞争力评价方法、区域发展阶段划分理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区域发展水平综合评价

第二节 区域竞争力评价

第三节 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

第六章 区域优势与区域分工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如何确定区域发展优势,掌握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投资环境评价的方法及改善投资环境的途径。

[教学重点与难点] 劳动地域分工理论、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方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区域优势

第二节 区域分工与区际联系

第三节 区域投资环境评价

第七章 区域产业结构与主导产业分析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区域产业结构分析方法及其合理性评价方法、区域主导产业的特征、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的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的方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分析

第二节 区域主导产业的确定与产业结构优化

第八章 区域规划及其发展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区域规划的类型,掌握基区域规划的概念和内容。了解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掌握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规划的概念、类型、内容、程序。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区域规划的概念及内容

第二节 区域规划类型

第三节 区域规划的由来与发展

第四节 区域规划的方法和程序

第九章 区域发展战略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区域发展战略的含义及目标体系,掌握主要的区域发展战略理论模式的内涵及其优缺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发展战略理论模式。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战略与区域发展战略

第二节 发展方向与战略目标

第三节 战略抉择

第四节 发展战略的理论模式

第十章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 建议学时:4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增长极理论、核心-边缘理论及点-轴渐进扩散理论的内涵及其对区域规划的指导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增长极理论、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增长极理论

第二节 核心—边缘理论

第三节 点—轴渐进扩散理论

第四节 圈层结构理论

第十一章 区域土地利用与区域管治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了解我国土地利用的问题,掌握土地利用状况的分析方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区域空间管治的基本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分析方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内容。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土地和土地利用

第二节 土地的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土地类型与土地利用分区

第四节 区域管治

第五节 土地保护(自学)

第十二章 区域产业规划布局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规划布局的重点,了解其影响因素。

[教学重点与难点] 高新技术产业布局的影响因素、第三产业规划布局。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第一产业规划布局(自学)

第二节 第二产业规划布局

第三节 第三产业规划布局(选学)

第十三章 区域基础设施规划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础设施建设的性质及作用。掌握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给排水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基础设施的性质及作用、区域交通运输规划的主要内容及规划方法。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基础设施的性质和作用

第二节 基础设施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第三节 区域交通运输规划

第四节 区域给水、排水规划(选学)

第五节 区域电力规划(自学)

第六节 区域电信规划(自学)

第十四章 区域城镇体系规划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了解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及城镇化水平预测方法。掌握城镇体系结构规划的内容。了解城镇体系规划的类型及规划重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城镇体系规划的内容、城镇发展条件分析方法、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城镇体系与城镇体系规划概述

第二节 城镇发展的区域条件分析评价

第三节 城镇化发展战略研究

第四节 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第五节 城镇体系规划类型(自学)

第十五章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 建议学时:2

[教学目的与要求]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程序及工作步骤,理解生态环境功能区的内涵及划分原则。掌握污染综合防治规划和生态规划的内容,了解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主要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的内容及程序、生态环境功能区。

[授 课 方 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讨论和课下自学为辅。

[授 课 内 容]

第一节 区域环境特征与生态环境规划要求

第二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编制程序与工作步骤

第三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内容

第四节 污染综合防治规划

第五节 生态规划(自学)

第六节 区域生态环境规划方法与技术要点(自学)

撰稿人:毛丽华 审核人:解伏菊

上一条:《大学英语2》教学大纲

下一条:《大学体育——篮球》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