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交流

非学历教育

网站首页   ⁄   合作交流   ⁄   非学历教育   ⁄   正文
水利与环境学院非学历教育工作简介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7-07

一、工作目标、意义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围绕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服务社会的办学思路,紧扣行业发展与专业技术人才实际需求,依托高水平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现代产学研培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开展水利与环境专业非学历教育工作,更新专业技术人才知识,使专业技术人才树立终身学习理念,不断挑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技术水平,为全面提升水利环境地理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水平,围绕学校办学定位,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人才培养为核心,保障水利环境事业蓬勃发展提供重要助力。

二、办学优势及发展规划

1.办学优势

水利与环境学院拥有完备的本---博士后人才培养体系,交叉融合环境、水利、及地理学科背景,拥有经验丰富的专业师资队伍和庞大的优质校友资源。

在水利工程及相关行业非学历教育与社会服务方面:(1)学科实力雄厚,学院拥有山东省属高校唯一的水利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水利工程入列省一流学科和省高水平学科,建有省部级科研平台9个。(2)科研业绩突出,凝练形成流域水循环及水资源高效利用、地下水数值模拟与应用、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控制、水环境监测预警与处置4个特色鲜明的学科方向,近五年共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部级科技计划、企事业单位委托等项目400余项,到账总经费超9000万元。发表SCIEI收录论文5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0余件,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30余项。(3)教学资源丰富,学科建设形成一支以工程院院士为引领,以国家级、省部级人才为学术带头人,以青年博士为骨干,学术造诣深、教学科研水平高、富有创新精神的师资队伍,拥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泰山学者海外特聘专家等杰出人才,建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5个,签约教学实践合作单位20余个。(4)社会影响广泛,学院聚焦山东、面向全国,围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水需求和水问题形成完整理论支撑体系和技术服务链条,近五年学院累计成果转化8000余万元,社会服务累计实现经济效益数十亿元,社会效益显著。

在生态环境领域及环保产业的非学历教育方面:(1)学院已与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济南市生态环境局、山东国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中清环境监测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政府机构及企事业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学院与科研机构、政府机构以及环保产业企业的密切合作构成其独特优势和重要资源,有助于为非学历教育提供实践基础和行业洞见。(2)学院拥有高水平的教育教学资源,包括智慧教室、在线学习平台、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型仪器室等,足以满足非学历教育工作坊及相关培训的需求。(3)学院的办学宗旨致力于社会服务和可持续发展,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提供全面的就业服务以及建设强大的校友网络,为环境领域及环保产业的社会需求提供全方位、多维度、以实践为导向的非学历教育体验,助力其蓬勃发展。

在初高中地理教师业务能力提升和研学导师培训方面:学院拥有在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及地理信息技术三个方向上完整的师资队伍,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紧追学术前沿的科研经历为非学历培训的成功实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学院拥有包括微格教室、在线学习平台和地理教育教学公众号、虚拟仿真实验室、大型仪器室等高水平的实验室条件;拥有包括实验初中、济南市第九中学、济南市舜耕中学在内的实践教学战略合作伙伴。学院依托济南市地理学会、济南大学-中学-教育部门三元合一的师范教育综合体以及与地方教育部门的紧密联系,能够为中学地理教师技能培训和研学导师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平台。学院中标并成功承担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中小学万名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工程2013年培训项目中的山东省初中地理骨干教师培训任务,积累了丰富的非学历培训经验。

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服务效能,学院成立由学院领导、专任教师组成的社会服务工作小组,并提出了符合学院特色、迎合行业需求的社会服务发展规划:

1)坚持需求驱动

以社会实际需求和生产问题作为社会服务与教育教学的根本驱动,准确把握培养方向,制定满足水利、土木、环境、市政、交通、师范等行业领域各类部门、企业研发、设计、施工等要求的培育标准要求、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

2)打造两个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思政融合专创融合教育路线。发挥思政+专业课堂主渠道作用,积极打造思政育人与专业育人双向互动的实践路径,实现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相互协同与良性互动。以解决复杂工程问题为目标,优化课程结构,推进以综合性工程问题分析与解决为主线的教学内容建设,结合最新应用技术,开展专业特色教育,有效提升创新能力。

3)深化协同育人

深化与地方政府、企业的合作,探索高校政府企业行业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面对水利重大课题和难题,开展有目的性的科研项目,深化项目成果落地,有效解决区域的经济建设和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开展校企协同教育,尝试订单培养模式,与行业、合作企业积极对接,增加合作单位教学参与度,活化教学资源,不断探索专业多元主体协同育人机制。

4)探索智慧水利

积极探索水利信息智慧化、虚拟仿真课程建设。在现有虚拟仿真教学实验室平台基础上,灵活采用模块化的方式,突出信息技术的应用与实践教学;充分利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条件开展教学,发掘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在课堂中运用可视化教学,将以科研项目为基础的智慧水利平台资源融入教学中,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水利业务深度融合。

三、课程设置与特色

主要课程设置如下表所示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特色

1

水文职业技能培训

在传统水文知识为基础上,结合水文现代化中涉及的新技术、新手段、新方法等方面进行专题分析,如水文测验新技术、水文资料整编、无人机、无人船和ADCP测流、水文分析与计算、水文预报等内容。

2

地下水保护与利用专题

结合我省实际,针对地下水利用中若干问题及其应对展开相关专题讨论,如孔隙尺度上溶质反常运移、溶质运移模型、岩溶含水介质的微观结构、地下水监测井网优化等。

3

水环境保护专题

围绕水环境保护理论及实践开展相关专题讲座,包括水生态环境保护概述、水生态监测理论及技术、水生态环境管理理论及技术、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

4

近海生态监测专题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解析近海生态监测领域的先进技术与评估方法,培养学员在系统学习近海生态监测内容、理论5的基础上,能够独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能力,强调实用性和前沿性。

5

山洪灾害预报预警专题

围绕小流域山洪灾害的成因、特征和规律,阐述小流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作中的难点问题。针对降雨监测技术、山洪风险识别、洪水预报模型、预警指标计算等关键环节,介绍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法,有效提高降雨监测精度、精确识别山洪灾害风险、提高小流域洪水预报精度和预警准确性,有效提高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精准化。

6

城市水文现代化建设专题

从城市水文现代化的概念、特点和发展现现状出发,围绕水文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基本任务,详细介绍水文现代化的发展规划,结合时代最新科学技术水平,构建城市水文现代化创新体系;阐述水文现代化感知体系、水文大数据云中心体系、水文大地图体系、水文大脑、水文现代化智慧服务体系、水文现代化信息安全体系、水文现代化智慧运维体系、水文现代化标准规范体系;提出城市水文现代化的发展与展望,为实现城市水文现代化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7

水土保持监测与治理专题

以中央两办《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意见》、山东省《关于加强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指导,开展山东省水土保持监测与治理专题讲座。其中(1)水土保持监测专题内容包括:基于CSLE模型的水土流失动态监测;基于无人机摄影技术的水土保持现代监测技术;基于多源遥感的新时代水土保持定量监测技术;(2)水土保持治理专题内容包括:生态清洁型小流域规划与治理;水土保持植物措施;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水土保持农业耕作措施;黄河堤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区建设;高速公路、矿山边坡绿化;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水土保持新材料。

8

水利工程综合建设与管理专题

针对重大水利工程建设与安全运行存在的问题开展相关专题培训,包括流域综合规划与治理、大型长距离复杂调水工程、地表水库工程、地下水库及泵站工程等水利工程安全控制与运行关键技术,水库坝体在线安全监测技术、平原水库土防渗安全运行技术、地下水库设计理论及技术等。

9

智慧水利专题

紧密围绕当前智慧水利建设的需求与河湖数字孪生项目建设实际,分别从智慧水利定义、水利行业发展方向、水利工程先进设计与管理技术、数字孪生技术及相关项目情况、网络安全基础知识、网络安全设备介绍及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无人机操作及图像回传技术等方面进行授课。

10

河湖生态健康评价专题

针对河湖长制、水生态监测、生态流量保障、河系健康评估研究、国内外河湖健康评估进展与展望等内容开展理论与技术培训服务。

11

水资源规划与论证专题

针对区域水资源规划、区域规划水资源论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现代水系规划等内容开展理论与技术培训服务。

12

防洪影响评价专题

HEC-HMS、HEC-RAS、SWMM软件使用、防洪评价报告编制、洪水建模、洪水危险性评价等应用等培训。

13

环境监测与评估技术

结合实际案例,深入解析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与评估方法,培养学员独立开展环境影响评价的能力,强调实用性和前沿性。

14

环境管理与可持续发展

着重介绍环境管理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理念,结合国内外环保法规,培养学员在企业和政府中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策略性思维。

15

绿色技术与创新

强调环保产业中的绿色技术创新,介绍最新绿色科技趋势,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项目培养学员的创新意识。

16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通过系统性的水资源管理课程,深入研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结合水环境治理的最佳实践,培养学员在水资源领域的专业素养。

17

环保产业市场与政策

探讨环保产业的市场机遇和政策环境,了解国际国内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帮助学员制定可行的商业战略。

18

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强调对生态系统的理解和保护,通过考察生物多样性的案例,培养学员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综合能力。

19

废物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技术

着眼于废物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介绍最新的废物处理方法,培养学员在废物管理和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专业技能。

20

环境管理与政策法规

结合最新环保政策与法规,介绍环境管理体系,培养学员在环保法律法规遵循和企业环境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

21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技术

强调可持续发展理念,介绍绿色技术在环保产业中的应用,培养学员对可持续发展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2

环保产业创新与创业

提供环保产业发展趋势,教授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培养学员在环保产业中的创新和创业能力。

23

大数据在环境领域的应用

强调大数据技术在环保领域的实际应用,包括数据采集、分析和决策,培养学员在环保大数据领域的专业技能。

24

水资源与水环境管理

涵盖水资源管理、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员在水利与环境管理中的专业素养。

25

环境影响评价与可行性研究

强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和可行性研究技能,培养学员在项目规划和实施中的专业能力。

26

初高中地理教师业务能力培训

促进中学地理教师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形成鲜明的教育教学风格和特色,助力提升山东省初高中地理骨干教师队伍的规模和水平,助力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

27

初高中研学导师培训

秉承体验式、项目化、参与式、讨论式学习原则,通过“实地观摩考察、专家授课、实战演练、分组竞赛、团体互动”等多个环节,开展研学项目规划、研学课程设计等初高中研学导师培训。

28

职业心理健康专题

分析现代人不幸福的原因,介绍心态对我们生理心理健康以及生活工作能力的影响,重点阐述如何塑造阳关的心态,通过管理消极情绪、改变消极认知、激发内在资源、优化日常行为,可以使我们增加积极体验、建立积极认知、提高心理活力和增强幸福感受。

29

应用公文写作专题

针对公文写作的种类、特点以及日常工作中常用的几种文体,如通知、函、会议纪要等进行了讲解。公文写作是机关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机关工作人员的必备素养和技能。一篇结构完整、文字流畅、语句得当、简明扼要的公文,可以极大的推动促进工作,提高效率。

工作特色:

1.各系指定专门负责人,按擅长领域与特定企业有效对接,对接各地区优秀龙头企业。

2.发挥学科优势、人才优势,借助优势学科打造专家智库团队,建设相应专业智慧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服务。

3.探索创新校企合作新模式,建设产学研合作联合体、产业研究院。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服务,搭建校企合作桥梁,将合作落到实处。

4.充分利用校友资源,积极争取学校资源,充分利用工科既有优势,密切与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聘请业内专家、行业主管、知名学者、企业家做兼职教授、产业教授,教师下企业。

四、师资队伍

根据社会需求与行业需要,学院集中水利、环境、地理三个专业师资优势,并遴选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心学院、信息管理处、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等教授、骨干教师及行业专家,组建一支40余人的优秀社会服务师资团队。该团队以专业负责人为核心,由长期从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水利水电工程、遥感科学与技术、水环境工程、环境科学、地理信息科学、智慧水利、心理学、应用写作学等专业教学与科研工作的专职教师为骨干组成。(授课专家附后)

五、成果展示

据初步统计,学院近三年承办或联合社会团体举办各种社会培训3次,政府、企业人员200余人次参加培训,协调校内外授课教师10余人次,以下为近3年来承接的部分培训班。

1.威海市水文中心高质量发展研析与综合素质提升培训班:威海市水文中心、威海水利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的部门主管、业务骨干、新进员工、项目主要负责人、企业高管等。主要课程:塑造阳光心态、成就幸福人生,地下水利用中若干问题及其应对:从含水介质微观结构特征到区域监测井网优化研究,水环境保护理论及实践,近海生态监测,山洪灾害预报预警技术,城市水文现代化建设与思考,应用公文写作,水土保持遥感监测。

2.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提升培训班

为贯彻落实国家及我省水土保持工作相关要求,促进省会济南水土保持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防治水土流失的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进一步加强人为水土流失监管和防治,济南大学联合济南水土保持学会在济南举办2022年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质量提升培训班。济南市各区县水务局和行政审批局水土保持负责人和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代表共80余名学员参加了培训。培训邀请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知名专家分别从水土保持工程设计关键技术、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审查要点、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遥感监管实务等方面为学员们进行了授课。

3.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培训班

本单位联合济南水土保持学会在济南莱芜顺利举办“2023年新时代水土保持工作培训班,特邀水利部水土保持监测中心、北京林业大学和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山东省水文中心等省内外知名专家授课。参加培训的学员来自济南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济南及周边地市水土保持技术服务单位的技术骨干共80余人。授课内容涵盖两办文件精神解读、方案审查要点、植物措施设计、水土保持考核与目标责任制、小流域综合治理图斑、遥感监管与信息化等方面内容。

欢迎广大机关、企事业单位前来洽谈合作。


联系地址:济南市南辛庄西路336号济南大学松竹园1号楼

联系电话:82769233

邮箱:zh@ujn.edu.cn


附:部分授课专家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桑国庆,男,工学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水文学及水资源、防灾减灾、水库优化调度等领域科研工作,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近年来,在防灾减灾领域主持多项山洪灾害、防洪调度科研项目,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徐立荣,女,理学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济南市生态学会秘书长。研究领域涉及水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农业面源污染过程与阻控、作物水肥高效利用等;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基金、生态环境部科技项目等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主持山东省省级水利科研与技术推广项目等厅局级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位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三等奖1项,山东省水利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1项;指导本科生获省级优秀学士论文1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部,主编教材1部。

王明森,男,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19857月毕业于大连工学院水工专业,工程应用研究员,中国水利学会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山东水土保持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主持完成科研课题多项,研究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笔或参与编写专著2部,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2000年获山东省青年科技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004年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5年获济南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20075月获山东省省直机关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共产党山东省第九次代表大会代表。20238月,山东水土保持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理事长。

张保祥,男,博士、博士后,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省水利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水利系统“3131”人才培养工程水利专家,省政协常委;入选山东省优秀工程师、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近年来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90余篇,取得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近300项。兼任济南大学硕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研究生校外合作导师。

李福林,男,博士,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中国水利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海洋学会海洋与海岸带开发分会理事。长期从事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工作,曾主持国家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子专题、水利部“948”引进国际先进技术项目、水利部重点科技推广项目等多项国家和省部级课题。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以及济南市科技进步奖和山东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多项。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水利系统“3131人才培养工程水利专家、山东省水利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等荣誉称号。曾多次参与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并开展国际合作项目。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水利部公益行业项目1项、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计划项目1项,并参与其他省部级项目多项。在中文核心期刊、学报以及国内外学术会议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

王昕,女,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二级)。省水利厅专业技术拔尖人才、省水利系统“3131”人才培养工程水利专家,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主持及参与完成国家“863”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成果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5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学术会议发表论文60余篇,取得实用新型及发明专利近50余项。

谭乐彦,男,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发展规划院院长、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水利规划等相关工作,主持完成水利规划、水库增容、调水工程设计、河道治理、灌区治理、水资源论证、防洪影响评价等咨询、设计项目及科研课题100余项,其中,主持编写的《山东省水安全保障总体规划》《山东省水资源综合利用中长期规划》《山东省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等省级综合规划,先后获省政府批复实施,为全省水利发展规划、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等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先后在《水利学报》、《中国农村水利水电》等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获软件著作权1项,先后获全国及省级优秀勘测设计、省优秀工程咨询、科技进步等各类奖项10余项。

刘德东,男,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工程技术应用研究员,中国勘察设计协会水利行业技术专家,山东省水利行政许可评审专家,主要从事水利规划、水文水资源、水生态与景观规划设计等工作,多年来,主持负责《山东省水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规划》《山东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等省级、市级重要水利规划、河道治理、水生态景观规划设计项目近百项,负责水利部、省级课题多项,先后发表论文39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在水利规划设计、水文水资源、水生态保护修复等专业领域具备较强的规划设计和创新能力,先后有18项成果获省级及行业协会奖项。

边振,男,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水土保持学会理事。主要从事水土保持遥感监测研究,主持水资源、水土保持与生态监测方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获山东省科学技术三等奖,齐鲁水利科学技术一等奖,山东省水利软科学一等奖各1项。主要科研成果在山东省水文局水土保持监测总站,济南市水文局,济南市城乡水务局等部门获得应用。

刘玉玉,女,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54月博士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同年5月进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研究所工作;201712月调入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任教。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2项,其他科研项目10余项,相关成果近40篇已发表在国内外期刊,其中SCI 9篇,EI 9篇。刘素,2009年于中国海洋大学获得生态学博士学位,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从事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有机化学》、《环境微生物学》、《环境生态学》、《环境毒理学》等本科生课程,及《现代环境生物技术》、《生物与生态修复技术》等研究生课程;连续8年获济南大学本科教学贡献奖,济南大学青年教学能手、济南大学优秀教学奖、济南大学教学名师;承担省级教研课题2项,主持省级一流课程1门,发表教研论文10余篇;作为主持人及项目骨干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等各类科研项目20余项;在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学术刊物公开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作为第一发明人已授权发明专利15项;获得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奖三等奖1项。

侯玉松,男,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地下水数值模拟、水文地质学、水资源与水环境、水土污染防治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孔隙尺度结构对多孔介质中溶质反常运移的影响研究,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新疆联合基金重点支持项目:干旱区地下水系统中典型有机物运移机理及其污染风险评价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分数阶非饱和地下水运动方程及其适用性研究等项目。发表国内外高水平专业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署名第一作者的论文4篇,美国土壤学会会刊(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n journal)等专业TOP期刊论文2篇,2020年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技进步奖三等奖等奖励。

杜秀芳,女,博士,济南大学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应用心理学会会员,中国心理学会决策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社会心理学会副会长。英国伦敦大学学院、荷兰莱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行为决策、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社科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在国内外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出版专著两部。

王国伟,男,博士,济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明清及近代文学的教学、科研工作。山东省近代文学学会副秘书长。在山东电视台担任点评嘉宾。2008年起担任国家公务员考试、山东省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招考选调生大学生村官军转干考试等命题、阅卷专家。

闫良国,男,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资源与环境领域,特别是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1)水处理工程与技术:开展高效吸附剂去除水中不同污染物的研究,正进行吸附、光催化、过硫酸盐氧化等其他水处理技术的研究及应用;(2)功能材料的制备、表征及环境应用:致力于先进功能材料的制备及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解决痕量、难生物降解、有毒有害等污染物的治理问题;(3)污染物环境界面行为:进行固水界面性质及对典型污染物迁移转化行为的影响研究;(4)清洁生产与清洁生产审核:进行清洁生产理论与政策研究和企业清洁生产审核工作。

王立国,男,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招远膜天集团、山东省膜工程技术开发中心主任、高级工程师;济南大学水环境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山东省重点扶持区域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三级教授、高级工程师、研究生导师曾任第一届、第二届中国膜工业协会膜配套装备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和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1996年到2005年);获1998年烟台市第二届青年科技奖、2001烟台市跨世纪学科(技术)带头人等称号,并入选烟台市高层次专家库

王惠,女,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专家库专家;中国科技部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评专家、教育部学位论文评审专家、中国科技论文在线特聘评审专家、山东省科技评审专家;山东省生态学会理事、美国生态学会会员、山东省环境学会会员。

马良,山东国辰实业集团党支部书记兼总经理,共青团长清团区委兼职副书记,济南大学校外合作研究生导师及创新创业导师。全国青联委员、人大代表、共青团代表、工商联副主席、青联副主席、山东省青年创业导师、山东省青联常委、山东省青年志愿者协会副理事长、山东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山东省新生力量联盟秘书长、中国青年企业家协会理事、济南市青联常委、科技界秘书长、济南市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济南市乡村好青年联盟轮值主席、长清民营经济会会长

王长历,中清环境监测有限公司董事长,济南大学校外合作研究生导师及创新创业导师,邹平市环保设备生产行业的领军人物。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涂装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企业讲诚信、树品牌优秀单位发现·2017科技创新发明影响力企业中国质量万里行重质量等称号;而他个人也先后成为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梁山环保装备产业协会执行会长环保产业园发起人,济南大学就业创业导师。

解伏菊,女,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生态固碳与捕集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2009年进入山东大学环境研究院博士后流动站工作,2017年于荷兰瑞德堡德大学(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做访问学者。主要从事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生态恢复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方向土地利用与景观变化,退化生态系统修复、温室气体排放与生物固碳等。

姜巍,女,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人口密集区能源消费及其综合效应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NO.40801234)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能源网络格局演变过程及影响研究(13YJC79005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能源消费大气污染时空变化与协同控制效应研究(ZR2016DM19)”、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能源网络的时空演变及影响(BS2012SF001)”、 山东省重点研发(公益类)项目山东省人为源高时空分辨率大气污染源排放清单的建立与应用”(2019GSF109077)、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能源网络结构特征及其演变过程研究等。主要研究方向:大气污染排放清单建立、水土保持规划、灾害评估与防灾规划等。

周保华,女,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已在教学一线坚守教学34年多,先后承担地理科学专业、旅游管理专业、环境科学专业的本科生教学工作,主讲《气象学与气候学》、《中国地理》、《经济地理学》、《地球概论》等约20门本科课程;2010年来承担人文地理学、水利工程硕士生导师工作,主讲《水环境规划与管理》硕士课程。长期从事区域经济学、环境规划与管理、土地利用等研究方向的科研工作,近年来主持并参与完成国土资源部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子项目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项目、山东省国土资源厅项目等省部级、地市级项目10余项,获山东软科学优秀成果奖、山东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3项;发表SCI等相关科研论文30余篇;主持和参与省级、校级教学科研项目10余项,获10余奖项。

刘展宏,女,博士,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承担地质地貌学、地质与地球科学、资源计算与评价、课程论与教学法等课程的课堂教学工作,承担秦皇岛自然地理野外实习、资源环境认识实习、地理师范专业教育见习等指导工作。多次获得山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优秀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获得山东省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优秀成绩。